“张迪,我们去太庙。”
这个时候去太庙?张迪心中疑惑,但是也不敢多想,前头带路。
扈三娘带着皇城司十名带刀侍卫紧紧守护在赵佶的身后。
能在皇帝身边携带兵器的都是绝对心腹。
这些侍卫个个武艺高强,以一当百,他们虽然不过是亲从官,却享受四品大员的俸禄。
要知道在宋朝,上将军和大将军也只是四品官职。
太庙在皇宫的东门,赵佶突然想到这里看一下赵氏皇族最为神秘的密室。
宋太祖于建隆三年曾密立一碑,设于太庙寝殿之夹室。
太祖誓碑平时用黄幔遮蔽,赵匡胤诏令,唯有新天子即位和四季祭祀方可启封,皇帝拜谒太庙礼毕,需瞻仰恭读誓碑誓词,恭读前后,均需行跪拜大礼。
届时群臣皆需远立庭中,不可仰视偷窥,皇帝身边只可有一位不识字的小童跟随。
皇帝行至碑前再拜,跪瞻默诵,然后再拜而出,群臣及近侍不知所誓何事。
北宋各代皇帝皆如此相承行事,按时礼谒,恭读在新,一直没有泄露过。
太祖究竟在石碑上刻了哪些字?
这些字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?
为什么只有皇帝可以知道,除此之外,无人可知?
碑上面的字赵佶当然知道,脑海中的记忆会告诉他,他又是历史研究生穿越而来,这段秘史他非常清楚。
但是,他还是想亲眼看一看,感受宋太祖的良苦用心。
轰,天空中响起一声惊雷,乌黑的云层中电蛇游动,发出明亮的光芒。
大风骤起,天空中顿时落下大雨,噼里啪啦,将皇宫笼罩在雨幕之中。
“陛下!”
扈三娘撑起准备好的油纸伞挡住赵佶的头顶。
油纸伞不是很大,勉强能够罩住两个人,但是扈三娘不敢和皇帝共享雨伞,自己的身子暴露在雨中,伞牢牢盖住赵佶头顶的天空。
“参见陛下!”
“参见陛下!”
太面的守门太监见皇帝冒雨前来,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,诚惶诚恐。
“都退下,三娘,张迪你们随朕去寝殿,其余人在这里看守,不准任何人出入!”
“是!”
“是!”
进了寝殿,赵佶吩咐扈三娘和张迪在门外守候,独自进了密室。
“没有朕的口谕,不许打扰!”
密室内,一块高八尺,宽四尺的太祖誓碑赫然挺立,只是碑身上盖着一块黄幔。
“让我来见识一下你的庐山真面目!”
赵佶上去揭开黄幔,真相大白。
“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,纵犯谋逆,止于狱中赐尽,不得市曹行戮,亦不得连坐支属。”
“不得杀士大夫,及上书言事人。”
“子孙有渝此誓者,天必殛之。”
太祖立下两句碑文,希望子孙后代遵守。
一是善待后周宗室,二是不要滥杀士大夫和提意见的人。
赵佶大开眼界,太祖果然是仁义之君,智慧博大之人。
上面的碑文和史书记载分毫不差。
秦皇汉武,唐宗宋祖,赵匡胤能够并列其中,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宋太祖登基时,迁周恭帝母子于西京,易号郑王,造周六庙于西京,命周宗正以时祭祀,并派官员祭拜周太祖。
开宝六年,郑王过世,此时距禅位已14年,而宋太祖仍素服发哀,停朝十日,谥号恭帝,葬于周世宗之侧。
宋朝皇帝对柴氏一直都很照顾,期间曾几次册封柴氏后人为候、为官。
虽然老赵家夺取孤儿寡母的天下,并不厚道。
但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,斩草除根是家常便饭,太祖能够如此仁义,不得不说是个异数。
自古以来鸟尽弓藏,马放南山,杀戮功臣更是惯例。
杯酒释兵权,善待出生入死的兄弟,又有几个皇帝能够做到?
此刻,赵佶对太祖充满了敬仰之情。
论武功,毫无疑问,赵匡胤是历代皇帝中武功最高的,论军事能力,完成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,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。
当时西夏李氏只是宋朝的一个节度使,不敢异心,只是可惜,天不假年,太祖英年早逝,否则击败大辽,完成大一统,也未可知。
外面雷声轰隆,大雨如注。
赵佶陷入深度的思考之中。
太祖立下训示,已逾一百多年,当时的背景和现在相比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。
所谓与时俱进,不杀士大夫,当真可行吗?
面对辽金夏群狼环伺的环境,大宋的柔弱政策还能保证江山永保吗?
风吹雨点,敲打门窗,赵佶的内心世界正在狂风暴雨。
此时的大宋风雨飘摇,内忧外患,千疮百孔,一招不慎,可能满盘皆输。
赵佶转身绕到太祖誓碑的后面,这个举动历代皇帝没有做过。
他们只敢碑前跪拜,怎敢做出逾越的动作!
誓碑的背面果然隐藏着秘密!
赵佶看到两本线装的古朴书籍。
《长拳二十四式》
《盘龙棍法》
书上面压着一根金光灿灿,飞龙缠绕的盘龙棍。
盘龙棍压着一张纸,赵佶上前收起盘龙棍,将纸拿起。
上面写着:马上得天下,不可马上治天下。文可安邦,武可保国。一文一武,国之重者。崇文抑武,抑武将不可抑武。如此,国必昌久。
十一看书天天乐!充100赠500VIP点券! 立即抢充(活动时间:10月1日到10月7日)
飞卢小说网声明
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,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,涉黑(暴力、血腥)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,如发现违规作品,请向本站投诉。
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,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,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,请向本站投诉。
投诉邮箱:feiying@faloo.com 一经核实,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