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么你们知道何为大道至简呢?何为士大夫呢?”
王守仁笑吟吟地看着所有人问道。
读书人又默然了,圣人的学问,何等的精深高明,他们苦读数十年,也不过才管中窥豹,自觉得自己拾了零星点的牙慧罢了,谁敢自称已经得到了圣人的真理。
恐怕就连程朱二圣,也只会说自己不过刚刚入了儒学的门襟而已。
数百人之中,却有一人,竟是伸手道:“我知道,我知道。”
众人朝那人看去,不就是一个爱玩闹的朱寿吗?
一见朱寿如此大言不惭,众人的脸就拉了下来。
此人是谁,如此的不要脸?你也配知道圣人的真理?
王守仁看了朱厚照一眼,笑了,恩师已经暗中授意过,太子殿下会来读书,让王守仁不必惊奇,只要将太子当做平常人对待即可。
王守仁是个很实在的人,恩师怎么说,他就怎么做,毕竟他是见过大世面的人,和内各大学士李东阳都能谈笑风生呢。
王守仁便笑吟吟地道:“小朱同学,你来说说看。”
一见王守仁点到了自己,朱厚照兴奋地背着手道:“圣人的道理,不很简单吗?无外乎就是勤学、孝顺、忠君、仁政,论语里不是写的明明白白的吗!”
杨晓也是感觉这朱寿好傻啊,刹那间他只想捂着脸,离朱寿远一点,并且向众人表示,我不认识他,我和他不熟,他是谁呀。
杨晓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,又或者掐死他。
他身边的读书人,也都恨不得将朱厚照掐死,这臭不要脸的,你还来劲了。
圣人的道理,你一句话就可以概括?你谁啊你,你有没有读过四书,居然还说什么论语,春秋你看过吗?那春秋中的一个个典故,有多少足以令人深思的道理,真是个厚颜无耻的人啊……
此时,刘健的脚步已渐渐的靠近,一听朱厚照要回答问题,不禁竖起了耳朵,可听了朱厚照的回答,却是不由的苦笑。
太子殿下,还真是无知者无畏,年幼无知啊。
正当大家都在心理纷纷表示鄙视朱寿的时候,却不曾想……王守仁却是道:“不错,全对了,忠孝仁义,便是圣人之道的精髓,朱秀才一言便揭露出了圣人的真相,很令人佩服……”
朱厚照乐了,他第一次被人肯定和赞赏了。
从前人们都是说他太子殿下你不行,这不能做,那不能做,此处做的不对,那里做的不够好,于是小朱同学便因此遭受打击了,他也曾在心理怀疑,是不是太笨了,或者是自己在詹事府里面师傅眼中看来全是一无是处。
有人直面批评过朱厚照,说他无数的缺点都需要改正,还说你要不改正,我当场撞死在这里。
这时间久,小朱同学也烦了,又不能赶走,为了父皇,还不能让他们真的撞死在东宫里。
詹事府的师傅们或许人品道德、学问都是比较好的,可是他一板一眼的严格教学,却严重的打击了小朱同学的学习兴趣,使他从心理开始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。
在詹事府的师傅们看来,太子作为国家的继承人,要自然是要受到最严格的教育,丝毫不能有半点差错,什么贪玩好色,奢靡无度,铺张浪费,宠幸奸人,远贤臣这些都不能有。
如此毫无人性,严苛的教育从先天便扼杀了小朱同学愉快的童年。
以至于被那些东宫的太监们钻了空子,利用小朱同学抵触学习,后天产生的贪玩性子,四处为他收罗奇珍异宝,还每天都进一些奇特的玩具,还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演出,各种体育活动,也就后来东宫被人们戏称为百戏场,试想年幼的武宗如何能抵御这些东西的诱惑,于是就沈溺于其中,而且终其一生没有自拔,学业和政事当然也就荒废了。
孝宗去世后,十五岁的武宗即位,改明年为正德元年,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。但这并没有把他从玩乐中拉出来,而是在刘瑾的引导下,玩得越来越离谱。先是在宫中模仿街市的样子建了许多店铺,让太监扮做老板,百姓,武宗则扮做富商,在其中取乐。后来又觉得不过瘾,于是又模仿妓院,让许多宫女扮做粉头,武宗挨家进去听曲、淫乐,后宫搞的乌烟瘴气。
以至于朱厚照明武宗在历史上留下荒诞无稽,荒淫无度的记载。
以前总有人说她你不行,而现在有人忽然间有人他你行的,这让朱厚照不仅产生了一种翻身奴隶做主人的感觉。
他突然发现,这个王守仁的学问实在太有意思了。
比杨詹事,动辄之乎者也,啰嗦一大通,跟着他学了几年的学问,可到头来,却还说什么书山有路勤为径、学海无涯苦作舟,说什么吾读书二十载,一无所成矣。
这种书,是人读的吗?读了二十多年,天天说自己如何悬梁刺股,结果你还一无所成,你一无所成,你还教本宫跟着去读?那本宫岂不是读了一辈子,也是要一无所成?那学来……又有什么用?
依本宫看来,这王先生说话,就很好听了吗,你看人家,你再看看詹事府里面那些一到晚板着脸的师傅们,似本宫欠他们银子似的,本宫又不曾杀了他们的亲人。
此时,朱厚照如此联想,心里不免分出了高低,做出了比较。
见许多人则是疑惑不解。
王守仁笑道:“你们一定心里有许多疑惑吧,其实今日来此的人,大多都是初来乍到者,吾之所以有此问,这便牵涉到了大道至简了,圣人之学,犹如佛学一般,佛曰慈悲,这心里有了善念,就是佛。若是舍弃此善之根本,就算独居深山老寺,念一辈子佛经,又有何用呢?圣人之学,也是如此啊,圣人所提倡的,无外乎是忠孝仁义而已,四书五经,不过是告诉大家,为何要秉持忠孝仁义,可读之,却也不可过度的解读,忠孝仁义,即为知,知有好坏之分,圣人之理,即为良知。”
“因而,有了良知,才有了知行合一,只要人坚守着自己的良知,而后放手去做,这即是行。就如我等方才耕地一般,耕地便是行,可耕地的过程之中,既使你我有了同理之心,可同时,其实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,身体力行越多,所学越多,你既学了圣人之道,便能分清,什么事是好的,什么事是坏的,什么是不仁,什么是不忠不孝,这样的人事,你要规避他。”
“可倘若你认为这是有益的,为何不去做呢?古之大贤,如三皇五帝,有神农尝百草,有大禹治水,这些贤者,无一不是在贯彻仁义之事,就如我们的朱秀才,他已知道什么叫忠孝仁义了,今日,他耕地,对农人又有了同理之心,学到了许多的知识,他秉持着自己的本心,晓得如有益,在耕种的过程中,也掌握了耕种的方法,那么,异日,他若是能金榜题名,入朝为官,就不会再犯下那劝农书一般的错误,行动,也是能贯彻真知的,书斋中追寻大道,只会使大道距离自己越来越远。”
朱厚照得意地笑起来,还朝杨晓哼道,似乎在说,你看,哼,王先生说了吧,我得了圣人真传,你呢?
不得不说,这理应是这个世上,第一个人说他已懂了圣人之道,是个有才学,并且得到了圣人真传的人。
而读书人们却个个若有所思,那劝农书的反面教材,令他们觉得可笑,而那位写下此文的翰林,不正是王先生口中所说的书斋中追寻大道之人吗?
可有人还是觉得有些有辱斯文,忍不住道:“读书人怎么可以耕地呢?”
王守仁看了提出质疑的人一眼:“何止需要耕地,君子六艺,可见读书人不但要学礼,还需懂声乐、骑射、驾驭车马、行书、算数。”
“既然以上都需要学,那么学习耕种,有何不可?读书人,若不多学习天下的事,又怎么能匡扶天下呢?吾之师弟徐经,上知天文、下知地理,便很让吾佩服。另一师弟,绘画堪称一绝,也令我佩服不已,天下处处都是学问,圣人的道理,是用来正你的心术的,绝没有告诉你做事的方法,你心里已有了圣人之道,能够做到正心诚意,难道还指望一千多年前的圣人来指导你怎么匡扶天下,贯彻仁政吗?”
听了王守仁这一大翻话,刘健也是身子一颤。
他竟也有一丁点醐醍灌顶的感觉了。
倒不是说王守仁的学问有多精深,而是他的思路,一下子破解了一个死局。
自程朱理学风行以来,读书人们都自认为四书乃是宝典。什么叫宝典呢?在天下读书人的眼里,四书既是圣人书,也是一本理论指导书。
那是丝毫不能有半点更改、质疑的。
…………
西山讲学还在继续,却不曾,一道八百里加急的奏疏急忙入京城。
潼关,这里乃是关中的东大门,历来乃是兵家必争之地。不过而今大明一统,这潼关除了在明初时进行了修葺之外,历经了百年之后,这里的关隘和建筑早已斑驳,不过因为经常有商贾出入,因而沿街倒还算热闹。却在此时,关门竟异常的开了。以往的时候,关门只开一个时辰,要出入关门的人,都需事先在关隘前等待。除非……遇到了紧急情况。
只见,今儿这关门一开,瞬间一匹飞马入关,却不停歇,而是直接沿着中道,笔直的穿越关城。
与此同时,那马上的人大喊:“大捷,大捷,贵州大捷……官军杀贼五千余,拔寨无数……”
这是自西南八百里急递的快报。
为了紧急传递消息,他们沿着驿道,自云贵入川,再出汉中,入关中,一路向着京师日夜不歇的狂奔。
“贵州大捷……贵州大捷!八百里加急……八百里加急!”
十一看书天天乐!充100赠500VIP点券! 立即抢充(活动时间:10月1日到10月7日)
飞卢小说网声明
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,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,涉黑(暴力、血腥)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,如发现违规作品,请向本站投诉。
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,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,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,请向本站投诉。
投诉邮箱:feiying@faloo.com 一经核实,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