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无非是一些大事小情,有些类似邸报,又加了一些市井上的内容罢了。”长孙无忌回答说道。
他这个人,并不喜欢什么新鲜东西。
在长孙无忌看来,太阳底下没什么新鲜事情,对新生事物,也不是特别感兴趣。
“无忌,这就是你没看透了。”李世民听了,反而笑了。
李世民颇为对自己智力自豪,相比长孙无忌这个发小,接受新东西的速度也更快一些。
“陛下看出什么来?”长孙无忌虽然对报纸并不在意,却在意李世民的态度,他问道。
“这报纸,最开始也没怎么在意,不过据说第一期的报纸,一共印了两千张,竟然在长安城之内,两日之间就全都卖完了,这才引起朕的注意。”
“等我看了第一期报纸,朕就明白,恪儿的用意在什么地方了。”
“恪儿是想用这报纸,做开民智之用。”
李世民笑着说道,他颇为满意自己的洞见。
“开民智?”长孙无忌一时间,没有想清楚,对李世民问道。
“是啊,比如他今日的报纸,大唐要闻,写的是肃州突厥进攻之事,朕可以猜测,这篇文章,定然引起长安城中士子的关注,而士子定然会影响到其他一批人,形成民意。”
“在有报纸之前,这些国家大事,只有少数人有兴趣讨论,而如今,有报纸,则是长安城中,都有讨论。”
“那些商贾,或者是普通人,也就罢了,可是士林之人,看到报纸,就会想这方面的事情。”
“长此以往,民间讨论增加,或许就有一些真知灼见,在朝廷取士的时候,有见识,思考过那些问题的人,就会脱颖而出,如此一来,于我大唐有利。”李世民说道。
说完,他很满意的抚了一下胡须,觉得很满意。
他是满意自己的智力,能在长孙无忌看不出报纸的功用的时候,提前看出很多东西来。
这种智力上的优越感,让李世民颇为自得。
“陛下慧眼如炬。”长孙无忌恭维一句李世民,然后问道:“这么说,陛下是支持报纸的推行了。”
“自然,有何不可?”李世民反问说道。
没等长孙无忌回答,李世民就说道:“报纸与我大唐,有利无害,而且这还是恪儿的产业,他那报局,印刷速度确实比朝廷快,朕连朝廷邸报,都交给了那报局印刷,一份报纸,又有什么不能办的?”
“不但要办,朕还打算拨一点银两,支持一下,毕竟这对大唐有好的影响。”
“再者说,这报纸上的小说‘三国志通俗演义’,也是颇为有趣,朕看的很欢喜,据说,这是恪儿自己主笔,开篇那首临江仙,真是有味道,真想不到,那是恪儿这个年龄能写出来的,后续的内容,更是十分了得。”
听了这话,长孙无忌明白,李世民颇为看好那报纸。
“陛下洞察深刻,臣自愧不如。”长孙无忌又拍了一句说道。
李世民哈哈一笑,感觉满意,他拿起棋子,道:“来来来,继续下棋!”
……
郡王府中。
李恪正在听马周报告。
“殿下,第二期的《大唐长安》报纸,印刷了两千五百份,比上一期还多印了五百份,这次,一天之内,就都卖了七成了。”
“我估计,这份报纸,在长安城之中,极限的销量大概是四千到四千五百份,长安城内有这个需求的人,也就大概有这么多。”马周禀告说道。
李恪微微点头。
一份《大唐长安》报纸,售价是两百铜钱,价格算是颇高的。
不过,这份报纸的受众,也不是后世的平民百姓,毕竟这个时代,能有机会识字的人,出身基本都不会太差,这个价格,倒还算是公道。
长安城之中,有大概八十到一百万人,有报纸消费需求的,大概在四千到六千人,古代虽然识字率不高,可长安毕竟是首都,文化人比较多,一两百个人里可能就有一个。
如今一期报纸,贩卖两千五百份,就是五百两白银的收入。
扣掉印刷等成本,大唐长安一期纯收入,大概在三百五十两白银。
这已经很不错了,按照李恪头脑中的换算,等于七天就能收入三十五万人民币。
日后,等报纸被人广泛接受,赚的还会更多,毕竟是独家报纸,到了后期,广告的形式被广泛接受后,收广告费,都能收到手软。
印刷厂,和报馆,被李恪合并成一家,名为‘大唐书报局’。
对于发行《大唐长安》,书报局能盈利,李恪感觉很满意了。
后世商业社会,办个企业,半年到两年后才有收入,也是正常,如今在大唐,用超越时代的智慧,办垄断企业,一开始就有盈利,这已经是十分让人舒畅的事。
而大唐书报局除了印刷《大唐长安》之外,还用了李恪的关系,承接了印刷朝廷向各地派发的邸报这件事。
大唐全国上下,有三百多个州,一千五百多个县,原则上每个县至少要有两份邸报,一份在驿站,一份送到县衙。
也就是说,大唐书报局,邸报一个月就至少印三千份。
算下来,朝廷拨款印刷邸报,一个月也能赚不少银子。
李恪比较满意。
他看向马周,说道:“书报局一开始就能盈利,很出我的意料,这已经让人很满意了。”
“你要做的,就是继续扩大报纸的影响。”
“是。”马周点头,顿了顿,他道:“我能看出殿下一些布局,殿下是想要这报纸,掌控喉舌?”
李恪听了,微微一笑,点了点头。
他没听到李世民对报纸的评价,可若是听了,李恪也只会不置可否。
从李世民的角度,报纸虽然有开民智的能力,可是这并不是李恪的真正目的。
办报纸,真正的目的,还是掌控渔轮,掌握天下喉舌!
李恪来自后世,后世的媒体几乎爆炸式发展,什么新媒体,自媒体,层出不穷,都不用刻意学习,稍微有点记忆力和识别力,就能从后世的媒体手段之中,学到不少东西。
比如,李恪的身份问题。
如今还不到时候,可若是到了以后,李恪年龄渐长,有人说立储的事情,报纸上,就可以操作一波渔轮了。
当然,报纸不用作死的直接讨论立储,可是用‘长安要闻’之类的,刊载一些民间百姓,有关家产继承的事情。
比如,懒惰又愚蠢的大哥,和聪明伶俐又孝顺的小儿子,争家产的事。
这样的案例,长安一抓一大把,弄出代表性的事件来,是很轻松的。
而刊登之后,再找两拨文人,代表不同立场,报纸上吵架就可。
也不用非要渔轮如何,只要让这些事情放在台面上辩论,人心自然会有向背,有一个渔轮铺垫,很多事情的难度,都会降低不少……
十一看书天天乐!充100赠500VIP点券! 立即抢充(活动时间:10月1日到10月7日)
飞卢小说网声明
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,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,涉黑(暴力、血腥)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,如发现违规作品,请向本站投诉。
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,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,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,请向本站投诉。
投诉邮箱:feiying@faloo.com 一经核实,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。